□奚梅根
四十三
一泓清浅漾珠圆,细浪潆洄小荇牵。晨读清代王昶《游珍珠泉记》,济南自古“家家泉水,户户垂杨”,享有“泉城”美誉,而作者游览珍珠泉之后,饱含深情地将珍珠泉的形状、气势、神态和色彩一一展现出来,文字如行云流水般的通畅,不假雕饰而气韵生动,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,堪称传神之笔。读来清新自然,颇有天趣,令人心驰神往。
四十四
自古雄才多砥砺,从来纨绔少伟男。晨读明代刘基《苦斋记》,作者紧扣主人苦斋之“苦”做文章,书斋处于匡山,山里物产受自然环境影响,“其味皆苦”,阐明苦与乐是“相为倚伏者也”,是对立的统一,是辩证的,并批评了那些贪图安逸的膏粱之弟“寝必重褥,食必珍美,出入必舆隶”,一旦遇到逆境就无法接受,进一步点明:“天之将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”的道理。文章以小见大,由物及人,联系实际,深刻精辟,富有哲理。
四十五
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,人心之动,物使之然也。晨读明代何景明《说琴》,文章以制琴为喻,由物及人,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,令人深思。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制琴除选材外,须要把好“弦、轸、徽、越”四大部件的环节,以使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,尽善尽美,才能让人闻之悠扬悦耳,继而笔锋一转,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为人处世也要把好四个环节:“操之以劲,动之以时,明之以序,藏之以虚”,作者层层类比,娓娓道来,使文章细密而严谨,让人觉得言之有理,言之有情,言之有悟。
四十六
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风。晨读明代刘基《松风阁记》,作者观察真切,并以比喻手法将山上的松树形象以及风吹松树的声音逐一加以描绘,入境入情,寓意深刻,且结尾幽默诙谐,表明了作者的处世哲学,耐人咀嚼。
四十七
幸有舟楫迟,得尽所历妙。晨读陆游《游小孤山记》,小孤山在安徽省松宿县东南,屹立江中,有“极顶观涛”之胜。作为一个罢官家居被重新启用的人,陆游乘舟赴四川夔州上任通判,一路溯流而上,途经小孤山,融情入景,多角度透视小孤山之美,“不附山,杰然特起,高百余丈”,其峭拔秀丽胜于金山、焦山、落星等江上胜景,文章深得用笔比衬之妙。作者在舟行之中还写出了迅鹘搏水禽掠江而去的精彩瞬间,读之触目惊心,且寓意深长。这一意象,足见作者的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!(晨于滨湖区委党校)
四十八
有一种东西把我迷住了——那是大自然的魔力。晨读宋代王质《游东林山水记》,东林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南,又名贝锦山,山环水绕,冈重岭复,山黛峰青,自古以来为无数文人骚客所神往,而作者别出心裁,运用辞赋的铺陈手法将途中所见的溪、树、荷、风、月、舟等描摹得栩栩如生,无论是山水相映的远景,还是红荷萤舞的近景,都充满着浓浓的诗情画意,让人展目寥廓江天,逸兴遄飞,如身历其境一般。(晨于盐城经济开发区)
四十九
清风明月本无价,近水遥山皆有情。晨读宋代散文家朱熹《百丈山记》,百丈山在福建省建阳县东北,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百丈山的石洞、山涧、山门、西阁、石台、瀑布等景物,突出了险、幽、寂、胜、高、壮的特点,由此组合成了百丈山的壮丽画卷,在晨昏变幻、光影流转间,更能体现出百丈山的绚丽多彩以及雄浑壮阔的气势,不禁使人心潮起伏,遐想蹁跹。(晨于大丰开元曼居)